皇家赌场,澳门皇家赌场

图片
学习交流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332    更新时间:2016-06-02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草长平湖水满塘,春风掀动绿波扬”。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具有高度政治意义和指向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坚定不移”,再次申明了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不仅是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也是对深化农村改革的重锤响鼓。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更加自觉地把握农村改革对于全局大局发展的重大意义,更加坚定不移地肩负起深化农村改革的历史使命。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历史经验的选择。回望三十八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轨迹,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我们的每一次大步前进,无不来自于改革的推动,无不功成于改革的创造。一句话,无不与改革息息相关、密密相连。从包产到户的起步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从温饱问题的解决到现代农业的推进,从村民自治的实施到农业税费的废除,从城乡壁垒的不断突破到回乡创业的全面开花,是改革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打破了禁锢农民权利的枷锁,夯实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石。历史经验表明,改革,既是三农发展不断攻坚克难、夺隘闯关的利器,也是农业农村不断抵御风险、化危为机的法宝。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是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百年目标的需要。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十三五”已经拉开大幕,冲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间紧迫。我们虽然有诸多有利条件,但现实的困难也摆在眼前。一方面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也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稳住三农这个“定盘星”“压舱石”,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和重要,农村改革对于全局发展意义非比寻常;另一方面,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还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5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改革,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也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与担当。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是应对三农发展难题倒逼的必然。改革开放三十八年,我国农业农村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碗里盛满放心粮、安全肉、绿色菜?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权利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发展、过上更有尊严更有体面的生活?如何让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更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以及如何建设农民幸福和谐美好家园?可以说,是任务异常繁重,挑战前所未有,横亘于前的艰难险阻也是新旧问题交织,两难矛盾凸显,不只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样的“难”,更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这样的“险”。怎么办?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化危为机,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意志要坚如磐石。要不为困难所阻,不为压力所折,不被流言所扰,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步子要沉稳坚实。改革慌不得、乱不得,尤其在一些关乎农村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上,要有历史耐心,要对历史负责,千万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还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发挥好试点的引路作用,一边干一边试,发现不行就调头,做得好要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就像攻城拔寨,除了正面强攻,也需要包抄迂回、分进合击。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改革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在思想上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也要在策略上做好对新形势、新挑战的研判,还要在心理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预期。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既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坚守底线的思维。就好像长江黄河,一路奔涌、澎湃激昂,不管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险石暗礁,永远都不会停止奔腾姿态,永远都不会放弃前进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朝东的大方向。

    改革千头万绪,当前首先要抓好关键性、基础性、普遍性的课题和任务。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深化农村改革还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春雷动,旌旗奋。三十八年前,从小岗村燃起的农村改革,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今,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发展、农民的全面小康,还是要靠不断深化改革;将来,要不断迈向新的胜利,也惟有不断深化改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破字当头、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更好条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改变农业是“四化同步”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状况,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这一论断是在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准确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和最亟待破解难题的基础上,对当前三农发展重点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必须坚定不移把加快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

    满足亿万农民对小康生活的美好向往,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怎么样,关键看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发展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近年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发展要求相比,农民增收还是极为艰巨而急迫的任务,必须通过加快农村发展来实现农民同步小康的愿望。

    补上“四化同步”中农业短板的问题倒逼,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粮食“十二连增”,“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和新挑战也是不争的事实: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农业效益持续下降,稳生产难度不断加大;国内外农产品价差扩大,去库存、化风险难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难度不断加大,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加快农村发展。

    补齐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村短腿的紧迫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最大的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中国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与一批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同时存在的,还有不少几近凋敝的偏远落后乡村。中国人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且,农村不仅是亿万农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幸福家园,也是城镇居民望山看水记乡愁的精神故乡,还承担着传承保护中华几千年珍贵农耕文化的重任,这都需要我们在加快农村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改善民生,要靠发展;破解难题,离不开发展;实现梦想,还是要靠发展。对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发展虽然是永恒主题,但发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不一样了,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改进和创新。我们反对放弃绿水青山、单纯追求金山银山的做法,反对“唯GDP”,就是我们在改革发展实践洪流中对发展的认识和理念上的升华。但“不以GDP为指挥棒”不是不要GDP,更不是不要发展,决不能以此作为庸政、懒政的避风港、挡箭牌。必须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来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符合人民期待、顺应历史大势、体现时代要求的永续发展。

    加快农村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薄农村。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农业稳,百业兴,凡是农业出现滑坡时,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遇到波折;越是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如果农业现代化这条后腿一直拖着后面,整个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靠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搞出来的,农业稳定,衣食无忧,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定海神针”,政府才能腾出手来去解决其他问题,改革才有基础,稳定才有保障。要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的势头。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农村发展,要突出补强薄弱环节,抓住重点任务。当前,加快农村发展就是要紧紧扭住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三大任务实现重点突破。发展现代农业,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前,促进农民增收难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在政策上既要考虑如何保证粮食产量,也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盲目套用城镇化建设的做法,要注意规划先行,体现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重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别把乡情美景都弄没了,别把传统文化都搞丢了。

发展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唯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农业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发展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唯有发展才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改革成不成功,三农发展有没有成效,判断标准在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有效打牢,农业的竞争力是否切实提升?在于农村的面貌是否有质的改善,农村社会是否更和谐稳定?在于农民的收入是否持续较快增长,农民的权利和尊严是否有效维护和发展?也就是是否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农“强美富”?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拿出担当和勇气,以不断为农民造福的热情,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发展,让亿万农民共享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和谐稳定。他在农村改革座谈会全面阐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课题时,强调指出,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要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重要论述既浸透着总书记的“黄土情结”、人民情怀;又凝聚着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键点和路径的战略思考,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极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让亿万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三农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那么,稳定就是前提,是万丈高楼之基,是繁茂大树之根。如果没有和谐稳定,不仅改革发展的宏图形同镜花水月、纸上文章,百姓福祉、安居乐业无从谈起,而且我们几十年奋斗的成果也有丧失殆尽之忧,国家民族还有陷入一蹶不振之危。因此,必须始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筹把握,越是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越是要注重和谐稳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更是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利害攸关。当前,三农改革发展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和发展的迫切性和艰巨性都对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迈向全面小康。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基本生存需求解决了以后,人们的需求开始上升到安全等更高层面。对今天的广大农民来说,他们开始考虑长远的医疗、养老保障问题,开始考虑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开始考虑环境问题、村庄治理问题等等,这些诉求连同渴望增收致富的经济诉求一起,成为当前三农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涉及到与农民权利、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对农村和谐稳定形成挑战,能否把矛盾消除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直接考验着我们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检验着我们维护和谐稳定的水平。

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三农发展现状的问题倒逼。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藩篱横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农业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保、医保、教育等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上欠账很多。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绝对隔绝”状态被打破,一方面,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日趋强烈;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文化断层带来乡村社会观念的冲突,这些都对农村和谐稳定局面造成冲击。当前,经济转型换挡,下行压力加大,给农民工就业带来压力,而去库存、调结构对种地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也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诱因,需要重视和考量。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回避在发展中急剧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三农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何认识,怎么把握,怎样处理,不仅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梦的宏图伟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基础。

首先,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珍视来之不易的农村和谐稳定局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对于星罗于中国大地的村庄社区来说,要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物质生活水平高了,各种纠纷冲突和不文明现象却多了;要更注重基层管理服务问题,不能形势变了,社会管理水平却原地踏步;要更注重公共事业发展,不能经济发展了,城乡资源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了。国家新增社会事业经费要向农村倾斜,社会建设公共资源要向农村投放,基本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服务力量要下乡支援农村,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这不仅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要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其次,要以“法治”思维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始终不能忘记群众是主体,我们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群众。不能把群众仅仅当作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要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正从农民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利益关系中的权威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对农民群众自身来说,也要增强法治观,遵守村规民约,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觉守法用法。

再次,要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诉求。“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参要寒。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干。”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对象更加多元化,利益诉求也不同,维护和谐稳定并不等于什么事都平行推进,别无二致,要认真倾听、仔细研究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声音,要维护大多数人利益,也不能忽视和漠视少数人权益,要提高执政智慧和能力,依法依规解决多样化诉求。

在具体的措施上,要把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作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大理念;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要把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组织保障。党管农村,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岗有责,也需要基层党组织形成战斗堡垒,共同发挥好团结带领作用,把党的富农政策原原本本落实好。

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对三农改革、发展、稳定重大课题的系统阐释,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指导意义,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按照“三个坚定不移”的要求,把改革的文章做好,把发展的劲头鼓足,把和谐稳定的工作抓好,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建成幸福乐土。


版权所有 ? 杨培伟 2013~2020